设计意图 | 《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范围中提出:“进步婴幼儿语言的重点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与要“鼓励婴幼儿大胆、了解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进步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日常大家会常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欢之情,又考虑到目前的小朋友尤其是小班婴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感觉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婴幼儿年龄特征,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范围相结合。 |
说教程 | 教程剖析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活动。使用了小朋友日常比较熟知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乐于助人的故事,尤其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叫人感觉有趣又非常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征。 |
说活动目的 | 1、 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
说重点难题 | 重点: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 难题: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我们的想法。 |
说教法 | 教育心理学觉得:“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学会学习对象。”依据婴幼儿的学习状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依据故事内容,为婴幼儿创设情境,婴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很多不可以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婴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立刻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婴幼儿感觉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办法过河。当他们真的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大家以往让婴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成效是完全不一样的。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婴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婴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饰演这一角色,不只能增强婴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可以用到的办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一直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办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如何过河呢?大家该如何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类问题既能启发婴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婴幼儿依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表达我们的想法。 |
说学法 | 整个活动我以婴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目前的“我要学”,让婴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环境中学会活动的重点、难题,婴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训练法等学习技巧。 讨论谈话法:婴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源于己的理解与怎么看,是婴幼儿训练说话的好机会。 游戏训练法:婴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的句子,正体现了《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进步起来的。" |
说活动过程 | 结合婴幼儿年龄特征及活动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b) 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1、大家如何过河? 2、长颈鹿阿姨如何帮助大家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块讨论后,小朋友们根据讨论出的方法过河) 3、大家如何感谢长颈鹿阿姨?)鼓励婴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我们的想法,从中领会友爱互助给大伙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婴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源于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原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如此既防止了卫生问题又激起了婴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了解原来不仅仅是嘴巴才能亲的 c) 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婴幼儿通过回忆的方法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婴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何笑得那样高兴?你帮助过其他人吗?帮助其他人后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 |
说活动总结 | 本次活动,通过游戏情境贯穿小朋友日常比较熟知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在游戏情景中帮助婴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过程中婴幼儿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并想大胆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同时体验到了友爱互助给大伙带来的快乐。 |
说活动延伸 | 请小朋友比一比,在班级中大家能通过干什么事情,来与同伴表达友爱互助。打造“友爱墙”,天天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 |